圓弧齒輪泵齒輪的齒形與結構是齒輪核心的內容,內嚙合齒輪泵決定齒輪傳動的主要性能和指標,其他內容則只能在此基礎上做局部的改進。從理論上講,很多曲線都可以作為齒輪的齒廓曲線,但實際能夠用作齒廓曲線的卻很少。齒輪誕生初期,由于傳動所要求的速度較低,功率較小,齒廓只是簡單的直線或粗糙曲線,數學的發展使齒廓有了的曲線形狀。
1674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默提出用外擺線作為齒廓,以便運轉平衡的齒輪。但這種齒輪加工困難且對中心距誤差敏感,現僅用于表業和泵業等行業中,如擺線齒輪泵的應用。自1765年瑞士數學家歐拉建議采用以作為齒廓的曲線以后,齒廓在后續直流齒輪油泵發展的過程中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,如王玉新等在齒廓的數學模型方面的研究。1923年美國人懷爾德哈伯先提出圓弧齒廓的齒輪,1955年前蘇聯的諾維科夫通過深入研究使其得以實際應用。該種直流齒輪油泵齒輪適用于高速重載,但其抗彎強度不高,且需要做成斜齒輪。我國近些年的研究有很大的突破,形成了自己的理論與技術體系,特別是在內嚙合齒輪泵方面。如李海翔等。在齒輪及分階式雙圓弧齒輪的研究基礎上,提出分階式雙齒輪,這種齒輪既有齒輪泵的良好工藝性和動力學特性,同時又有的彎曲強度和接觸強度。